最新消息NEWS

2020-04-24 《早安健康》頭痛只是冰山一角,這些症狀還要留意鼻竇炎、腦瘤等病因

【早安健康/郭育祥 醫師】 

頭痛不是病 吃止痛藥就好?



好幾次在演講的現場,這麼問著底下參與的聽眾。

「從來不曾頭痛的朋友請舉手!」現場一片寂靜。

「不記得上次頭痛發作是什麼時候的朋友請舉手!」小貓兩三隻。

「一個月或一個禮拜總是會痛好幾次的朋友請舉手!」終於讓大家比較有參與感了,每回現場總是有七到八成的朋友會舉手示意。

根據「台灣頭痛醫學會」的資料,頭痛屬於國人好發的身體症狀之一,其分類可多達14種以上,依據成因又可粗分為兩大類,「原發性頭痛」與「次發性頭痛」。 (編輯推薦:WHO把偏頭痛列為失能!醫師2招鬆肩頸逆轉頭痛體質)

其中次發性頭痛的占比非常低,甚至不到1%,而比重高達九成九的原發性頭痛,卻多數是查無具體成因的。像是偏頭痛(Migraines)、緊繃型頭痛(Tension headaches)、叢發型頭痛(Cluster headaches)。

更教人擔憂的是,民眾對於頭痛的處理相當兩極,有些人很積極地想找出「為什麼會頭痛」,為了這個答案而接受了電腦斷層、核磁共振等檢查,在承受了放射線照射後,卻達到「一切正常」四個字,不知該開心還是該難過。更多數的人,認為「頭痛自己會好」或者「頭痛就是忍一忍就過去了」,對頭痛症狀採取相當佛系的因應方式,或者被動消極地以止痛藥來緩解,可是單單止痛卻不治痛,很可能讓偶發的症狀演變成慢性,最終成為日常困擾的「慢性每日頭痛」(Every day headache)。

在探討「頭痛應該如何正確因應」之時,我們不可忽略占比微小,但嚴重性巨大的「次發型頭痛」。所謂次發型,頭痛只是最終顯現出來的症狀之一,猶如冰山一角,在水面底下推擠的有可能是「青光眼、鼻竇炎、急性感染、顱內出血、腦部腫瘤」等病因,不可不慎。 (編輯推薦:男咳嗽伴頭痛竟是腦瘤!醫:頭痛2異狀警覺)

倘若頭痛非常劇烈無法緩解,有持續性的高燒現象、或出現耳鳴、視線模糊、眼睛疼痛等症狀,一定要迅速就醫接受治療。要是透過各種病理學檢查,確定頭痛並非其他病因所造成,但仍然疼痛難忍,甚至也同樣有體溫、視力的異常或耳鳴,或其他各種不舒服(常見有胸悶、心悸、呼吸困難、盜汗、手腳冰冷、末梢發麻、口乾、吞嚥困難、腹瀉或便秘),則建議檢測自律神經系統,看看系統運作的協調性是否正常。

依據長年的臨床經驗,頭痛與自律神經失調有著密切關聯,雖然很難辨證何者為因、何者為果,但可以確定的是,自律神經協調性好的時候,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能各司其職,保持良好的彈性,頭痛(包括周邊其他不舒服的症狀)都可以獲得顯著的好轉。止痛藥固然是急性發作時期不可或缺的良方,但為了避免藥物依賴,甚或演變成慢性頭痛,維護自律神經系統的健康,還給身體自我調節的能力,方是治痛的根本之道。